陇南市两当县云屏镇被授予“国际慢城”称号 成为甘肃首个国际慢城

2024-07-25 21:54:48 来源:关注频道

本网甘肃讯(融媒体中心 报道)725日上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首个国际慢城——两当云屏创建成果新闻发布会。陇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进军,江苏省高淳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高淳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孔志辉,介绍两当荣获“国际慢城”称号的有关情况。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两当县委副书记、县长武冰,两当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骏平。

2_副本.jpg

陇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进军

近日,国际慢城联盟总部正式授予陇南市两当县云屏镇“国际慢城”称号,成为我国第十七个、甘肃首个国际慢城。

国际慢城,源于在意大利布拉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慢城”的发展并不是慢发展,而是可持续、绿色发展,强调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寻求一种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使人们不仅可以享受现代化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更会把一种规律而健康的幸福生活带给每一个人。

近年来,在陇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两当县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开展国际慢城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两当县国际慢城总体规划》和旅游规划,紧扣72项国际慢城创建标准,有序推进慢城规划宣传、慢文旅项目打造、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整体优化等工作。下面,我就创建工作有关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介绍。

一、两当为何要创建国际慢城?

国际慢城创建,有空气质量保护、水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72项指标,最重要的是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

两当,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素称“秦陇之捍蔽,巴蜀之襟喉”。因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汇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两当水碧山青、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创建国际慢城的良好“基因”。

这里山明水秀、绿意盎然,集北国雄奇和南国秀丽于一体,是一幅原生态的山水画卷,森林覆盖率达76.37%,林木绿化率达87.37%,是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这里薪火相传、朝气蓬勃,见证了两当兵变、红二十五军长征、红二方面军六军团长征、南下支队返回陕北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打响了“甘肃革命武装斗争第一枪”,诞生了陇南境内第一支红军队伍,是“红军长征入甘第一站”,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县。

这里历尽千帆、钟灵毓秀,秦属陇西郡置故道县,已有2300余年置县历史。诗人杜甫、陆游途经两当,著有不朽佳作。《全唐诗》记载八仙之一张果老曾在两当鸑鷟山修行悟道,书圣王羲之家谱在此珍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当号子”,优美高亢,唱出了敦厚质朴的民情民风。

这里气候宜人、开放包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先后荣获中国深呼吸小城一百佳、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中国农文旅融合发展典范县等殊荣,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最具人居环境竞争力县。

二、两当是如何创建国际慢城的?

两当县国际慢城创建工作的目的不仅是要“得牌”,而是通过“创建”推动城市发展、使群众受益。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国际慢城创建工作,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加快建设和美乡村,着力打造宜居城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建成了城区福桥寿桥,实施了S218县城至云屏公路改建、城区棚户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建筑垃圾填埋工程、供水管网改造、城市“双修”等项目,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是着力优化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开展道路交通重点区域“十四乱”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九改”工程,纵深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综合运用行政推动、经济奖罚、发布“红黑榜”等多种方式,有效破解环境卫生管理难题,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努力保持干净、整洁、有序、美观的城乡人居环境。

三是全力守护生态环境。全方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技改和污水管网改造,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7%,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大面积种植蜜源植物,着力打造满眼翠绿、遍地鲜花、处处有景致、村村有特色、户户能待客的城乡新貌,让人们能够“白天赏美景、夜晚看繁星、时时听天籁、天天品山珍、尽情深呼吸、回归慢生活”。

四是纵深推进全域旅游。把全县当成一个“大景区”来打造,主动融入陇南乡村振兴文旅康养百亿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创建陇南·嘉陵江峡谷群5A级大景区,实施云屏三峡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琵琶洲农旅康养产业建设、蜜蜂小镇建设、百福大道和千寿长廊等重点项目,健全景区配套设施,精心开发“福寿菜”“福寿餐”“福寿席”“福寿宴”系列特色饮食,全面全域全季全时推进“旅游+”“+旅游”,实现了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升级转变。

三、陇南如何借势提档文旅产业?

近年来,陇南市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念,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把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重点举措的关键抓手,加快构建“大景区+全域游”发展格局,推动打造“两点、两带、两域、两环”发展布局,培育形成了生态观光游、历史文化游、康养度假游、美丽乡村游四大业态,把陇南打造成了别具一格、人生必游的诗和远方。我们加大项目建设,武都万象、康县青龙山、秦汉文化产业带、陇南嘉陵江峡谷群、成县西狭等大景区(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部分子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我们狠抓品牌创建,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0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9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4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1家、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家、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8个;等级旅游民宿10家,其中甲级旅游民宿2家,民宿数量排全省第一;我们强化宣传推介,承办了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指数发布、“车窗外的春天”“最美人间四月天”“陇原春晓·陇南诗会”等省级文旅活动,牵头成立了甘川陕毗邻地区文旅环线战略联盟并召开两届联盟大会、举办系列文旅活动,开展了“携手陕甘川、三日游三省”主题宣传推介、中国诗歌地图直播等。这些一系列的措施,推动陇南文化旅游业和文旅康养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全市接待游客数和旅游花费均得到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凝心聚力、创新奋进,推动陇南文旅康养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是抓景区建设。大力开展旅游领域招商引资,谋划引进一批对文旅康养产业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落户陇南。扎实推进万象大景区、青龙山旅游度假区、三国文化产业园、嘉陵江峡谷群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打造文旅康养小镇,加快创建一批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和文旅康养品牌村,全力推动A级景区、度假区等文旅品牌在数量上有新突破、等级上有新提升。

二是抓产业链提升。包装推出一批独具“陇南味”的主打菜,立足全域游发展布局,力争今年创建2家国家星级旅游饭店、1家国家等级旅游民宿,全市新增床位数1500张以上。加快《白马盛典》《官鹅盛典》等沉浸式演艺项目排练进度,打造一批体现陇南风情的演艺节目。同时,立足陇南特色文化,推出一批彰显陇南文化之美的文创产品。

三是抓品牌塑造。加快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四角坪遗址保护利用,发掘一批优秀非遗项目,加强非遗产品推广,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活起来,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之以恒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等“国字号”品牌,打造观光旅游品牌;围绕党参、黄芪、天麻等药食同源中药材,开发药膳食品,丰富康养产品,尽快形成康养产业链,打造康养旅游品牌;深入实施“百千万全”和美乡村创建工程,争创更多国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村,切实把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四是抓融合赋能。加快茶旅融合休闲游产业带建设,打造更多基于农业的旅游新业态;推广金徽矿业景区、祥宇油橄榄景区申报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引导更多工业企业走“工业+旅游”发展之路;推动旅游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一部手机游陇南,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贴心的体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