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网讯】一城看遍九州戏,百戏盛典迎收官。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10月11日晚在昆山盛大开幕。甘肃省选送,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高山戏《钉缸》、陇南影子腔《碧血西城》、玉垒花灯戏《打面缸》组成的甘肃省折子戏专场在本届盛典上演。
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是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该剧以鲜活真实的藏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时代主线,追寻唐东杰布这位藏族历史上著名的桥梁建筑家、藏戏创始人、藏医药家一生的信仰追求和丰功伟绩,生动地展示藏区高原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印记和艰难历程,再现藏、汉文化和科技交流的史诗画卷,折射出藏、汉团结的优秀社会历史传统。
高山戏《钉缸》剧目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跌宕的剧情精妙地串联起小香和小炉匠的甜美爱情,精美的舞台布景和传统的武都方言更是传承了原生态高山戏文化元素。
陇南影子腔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来源于陇南西和、礼县一带,最早出现于清朝康熙末年,在原民间皮影戏、木偶戏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间小曲、鼓乐、说唱等形式,又借鉴秦腔、川剧的一些特点,逐步创定了风格独特、适宜山区演出的“山戏”影子腔。陇南影子腔《碧血西城》讲述南宋西和州知州陈寅、通判贾子坤领导西和人民,为保西城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州城沦陷,陈寅、贾子坤壮烈殉城,为国捐躯的真实历史故事。
玉垒花灯戏因最初在正月十五演出,台前台后挂满花灯而得名,又因它最早出现在陇南市文县玉垒乡一带,又称为“玉垒花灯”,该剧种唱法比较独特,不象秦腔那样的板腔,而是以角色腔加各种感情腔,再加上表现特定戏剧动作的民歌小调共同组成了该戏的唱腔形式。玉垒花灯戏《打面缸》,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将古代贪官污吏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讲述了恶人最终得到惩罚的故事。
据悉,从2018年开始,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已持续举办了三年,让348个剧种与木偶剧、皮影戏2种戏剧形态实现了“大团圆”,这无疑是我国戏曲艺术界的一件盛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举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集中展示全国116个剧种和木偶剧、皮影戏的代表性经典作品,这也将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在为期42天的盛会期间,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的116个戏曲剧种将齐聚昆山,演出大戏22台、折子戏组台20场,1场戏曲晚会。加上前两年的展演剧种,全国348个剧种,还有木偶剧、皮影戏在昆山实现了“大团圆”。
(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宣学洲)